許森彥 精神科診所-台南失眠,焦慮,恐慌,憂鬱,自律神經失調專家

比海還深

2016-09-04

電影之所以迷人,是因為它的豐富性,好的電影讓每位觀眾都可以在其中創造自己與作品的互動經驗,而不是一種被填鴨的過程。

導演『是枝裕和』的祖父母的同姓婚姻在日本不被祝福,所以來高雄展開他們的新人生,台灣因此成為他與父親在生命中的交會點。他曾經以侯孝賢為偶像,他的作品讓人稱他為『當代的小津』,但他終究走出自己的道路。

這部電影講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,講父子,講夫妻,講理想與現實,講⋯⋯,但一切都鋪呈在已經注定沒有希望的時代結構之下,用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畫面來表現。據說這種題材的電影最難拍,但我認為平實的生活經驗最容易觸動觀眾的內心。

...

閱讀更多 »

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

2016-07-13

盧梭(Jean-Jacques Rousseau,1712-1778)將死之際的遺世之書。

今天的人類將盧梭視為偉人,他的思想對身後兩百多年來的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。但在有生之年,他可過得一點都不風光,『過街老鼠』大概足以用來形容他當初的處境。

而在經歷了顛沛流離的歲月之後,...

閱讀更多 »

走路,也是一種哲學

2016-07-08

 

這是一本非常有『份量』的書。

我的意思是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值得一看再看,細細品味。

而我想特別提出來的,就是其中一篇討論『價值』的文章,藉由『梭羅』的故事起頭。

梭羅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人,他的名著『湖濱散記』可能比較多人聽過。當然,...

閱讀更多 »

斷根

2016-04-27

常常被病友問這句話:『醫生,我這病可斷根否?』

我總是想起一段禪宗故事如下:

慧可大師請求達磨祖師開示諸佛相傳的法印,祖師言:「諸佛法印非從他人處可得。」慧可大師又對祖師言:「弟子心未安,乞求師父為我安心。」祖師言:「把心拿來,我為你安心。」慧可當下覓心了不可得,答道:「我找不到我的心。」祖師言:「我已為你安好心了。」慧可遂有所悟。

意思是,生病的是『心』,『心病』怎能斷根呢?

這『心』不是心臟,而是『精神』;但這『精神』又不是『腦』,也不是『神經』,雖然很多症狀是透過『大腦』或『自律神經系統』來表現,但也還包括其他人體的功能,...

閱讀更多 »

受害者

2016-04-20

『如果,我是唯一的受害者,那是不是表示我有問題?』

這個問題讓我頓時胸口一陣緊繃。

我們隨時會遭遇被傷害的事件,但這樣的不確定感太強烈了,讓人難以承受。於是,我們要建構一種秩序,即使也只能是內在的秩序,來安撫我們自己。然而,外在的現實與曾經受傷過的心靈卻又不斷挑戰著這個秩序。於是,我們總顯得疲於奔命。

為了秩序,我們需要『是非』,雖然深受外在現實世界律法的影響,但真正左右我們行為的,其實是我們內在的『法官』,看似嚴謹的自律,其實要防範的是自己『邪惡』的一面。

於是,我們『理所當然』的用是非對錯來看待自己,也論斷別人。有了對錯,...

閱讀更多 »

逃避自由

2016-02-17

埃里希・佛洛姆(Erich Fromm)所著的『逃避自由~透視現代人最深的孤獨與恐懼』是一部經典著作,原著完成於1941年,卻直到2015年4月才在台出版。

生於1900年的佛洛姆,一如其他德國猶太人,無可避免的在納粹統治時期流亡。除了在美國講學執業,他也創建了墨西哥的精神分析機構,晚年則回到歐洲,在瑞士終老。而這本書則是在二戰方酣之際,作為一位精神分析師,...

閱讀更多 »

幾何學心智與纖細之心智

2015-12-20

1.幾何學心智,條理分明,但知覺不夠纖細者難以用於日常;

   纖細之心智,日常可見,但眼光不好者卻會覺得夷希微妙。*

   但魯鈍的心智既非纖細之心智亦非幾何學心智。

*譯詞採老子十四章之意:『視之不見名曰夷,聽之不聞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』

2.以限量的原則,做確切而深刻的穿透,直達結論,這是嚴密的智力;

   包容為數極多的原則,而不把他們混淆,這是幾何學智力。

   智力可能強而窄,亦可能寬而弱。

3.真正的辯才輕視辯才,真正的德性輕視德性。

   直觀是屬於判斷的...

閱讀更多 »

不絕之路

2015-10-25

一部1984年的電影,卻在2015年才正式在台灣上映,我們與世界的距離,由此可見。

導演奇士勞斯基(Kieslowski),是非常著名的波蘭導演,以深厚的人文關懷著稱。

一般我們將自殺之舉稱為『走上絕路』,但這部以主角自殺結尾的電影卻被稱為『不絕之路』(No end),夠諷刺的吧!

其實,片中所呈現的人生矛盾之處,可不只是『生』與『死』。

沒想死的男主角,一開始就是個亡魂;想求死的另一個男角,最後卻選擇活下來。

喪夫的女主角,本來與先生關係時好時壞,最後卻選擇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一起走。

早慧的男孩,...

閱讀更多 »

活著回來的男人

2015-10-18

這是一本兒子寫自己爸爸人生故事的書。

這位爸爸沒有了不起的豐功偉業,只是一個很平凡的日本男性。因為時代的推力而被徵招入伍,成為我們印象中邪惡的『日本兵』,在短暫且沒有開過槍的從軍生涯之後成為蘇聯俘虜,以奴工身份熬過西伯利亞的四個寒冬之後被遣返日本,卻又因罹患結核病而失去半邊的肺葉。來自大戰前社會底層的主角,回到戰後的日本,一樣在社會的底層艱苦討生活。...

閱讀更多 »

災難性思考

2015-10-15

        俗話說:『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』,又說『個性決定命運』,每天的看診過程,我都在見證這些至理名言。

        患者因各種不同的症狀上門,但又經常出現很類似的思考模式,『災難性思考』便是其中大宗。所謂『災難性思考』是指習慣把事件的後果往極度悲觀的方向去思考,從而忽略了事件後續發展過程的其他可能,得到超乎常理的負面結論。

    『醫師,我頭暈,會不會是長腦瘤?』

    『醫師,我頭暈,一直好不了,我是不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?』

...閱讀更多 »

頁面